梁平:高标准农田建设让“小田”变“大田”

梁平:高标准农田建设让“小田”变“大田”

A+重庆日报 2021-05-15 00:27

梁平区星桥镇两路村高标准农田。特约摄影 刘辉/视觉重庆

5月7日,梁平区星桥镇两路村,高标准农田阡陌有序、整齐成片。农田之上,村民们卷起裤腿,带上斗笠,忙着填沟蓄水,为下一步插秧做好准备。

“这里曾经是大小不一、散乱分布的‘巴掌田’和撂荒地,如今两路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工作已经全部完成,村里已消除撂荒地,所有的农田都开始了春耕春播。”两路村党支部书记杜江东介绍。

以前的两路村,耕地“小而散”,农业效益“少而低”。两路村地处城郊,大多数人都选择去城里打工,部分耕地也随之成为撂荒地。谁来种地?如何种地?杜江东想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: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,吸引种植大户经营土地种植,减少人工、增加机器作业效率,以此提升提高农业效益,增加农民收入,盘活两路村的撂荒地。

杜江东的想法得到了梁平区农业农村委的支持。2020年,梁平区农业农村委投入2000余万元,按照宜机化、水利化、生态化、园田化、规模化、标准化、智能化“七化”目标,在两路村建设高标准农田与现代农业示范区。

然而,两路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过程,却不是一帆风顺。

建设高标准农田,面临着打乱农民承包地界线、因修机耕道排灌渠而占用农民土地等一系列问题,加上小部分村民的不理解、不支持,导致两路村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时间难以进行。

针对上述问题,两路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委托流转或入股等办法集合土地,再整体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,把“小田”改成“大田”,由户户“小而散”种田方式改成种植大户“大而专”的经营方式。改后的土地“确权确股不确地”,最后由村集体采取统一公开竞争经营、集体直营、企业合营、代耕代种、托管经营等多种方式实现土地流转型或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。

随着挖掘机、推土机开进稻田,以往杂乱无序的“小田”变为整齐划一的“大田”。生态杀虫灯、智能摄像头、传感器等科学技术也被运用到田间地头。见此,多名种植大户想要到两路村来流转土地种稻谷。

2020年12月,27位种田大户齐聚两路村公共服务中心,以投标的方式,公开竞争两路村经过高标准建设后的土地经营权。最终,4名种植大户以每亩每年支付450元租金、60元工程维护与服务费的价格中标,获得5年的农田经营权。

在竞标会上,种粮大户邓中集中流转了1000亩水田。“之所以流转这么大规模的水田,是因为农田经过了整治,平均每块田都在5亩以上,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种植,成本节省效果明显,并且在统一种植标准的情况下,稻谷销售价1斤能高出6分钱以上,1亩地能多收入60多元。”邓中说。

“我家4亩多水田,以前光是插秧一项,就要五六天时间,累得人直不起腰杆,年纪大了没有精力继续耕种,大部分地都成了撂荒地。如今我把土地流转给大户种,除了收入租金,年底还可以分红,我可算是能‘退休’了!”73岁的两路村村民刘道来笑着说。(记者 苏畅)

上一条 | 梁平区法院:巡回审判解赡养纠纷

下一条 | 

相关新闻